国民政府的三民主义教育不仅有原则性的目标设定,而且还把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实施步骤,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令、条例、规范、程序,基本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但是,三民主义教育的本质是蒋介石"一个党"、"一个主义"和"三民主义治国"的政治原则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直接反映。蒋介石虽然高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旗帜,实际上却与孙中山主张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思想背道而驰。因此,与其说"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是国民政府关于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教育宗旨,不如说是蒋介石强化个人专制统治的政治工具。 四、模仿法西斯军事教育的制度 国民党政府为了严格控制学校,灌输"党化教育"和"三民主义教育"思想,采取了学校管理军事化的措施,在小学和初中实行童子军训练,在高中以上学校实行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国民党政府对学生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制度来自于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教育制度,受到了法西斯主义的极大影响。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执政后,通过控制法西斯大评议会,实现了个人独裁。墨索里尼是军队的总司令、绝对的领导者,被称为元首。法西斯主义教育制度是以国家至上、民族至上、领袖至上和古罗马好战精神至上为核心内容的,其主导思想是把法西斯主义渗透到学校,向学生灌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领袖"的思想。墨索里尼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法西斯主义教育,认为大学是继承古罗马好战精神的主要阵地。 民国高校的军事训练开始于1927年。作为实施"党化教育"方针的一项具体内容,《国民政府教育方针草案》规定,各学校应增设军事训练。"1933年这一年,中国充满了对于法西斯主义和元首的崇拜","蒋介石认为要认真的学习法西斯并把它移植到中国,他派了四个合作者到意大利以便尽快了解法西斯主义的体系。"。[6]1936年12月,教育部、训练总监部制订《高中以上学校学生军训管理办法》规定:凡大学、高级中学及专门学校、大学预科及其他高等以上学校,除女生外均应以军事教育为必修科目。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2月,国民党政府强制推行《青年训练大纲》。其基本观念强调:信仰并服从领袖,中华民族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确立国家高于一切之信念等。这显然与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教育制度如出一辙。 法西斯主义教育的性质是战争教育。蒋介石说:"要使学校绝对军事化,以教兵的方法,来纠正学生食衣住行之错误。以教兵的纪律,来强迫学生实施复兴民族的新生活运动。"[7]新生活运动和改良中国的社会习俗等活动无疑也是受到了法西斯主义的影响。由此看出,军事训练也是国民党政府实施高校训育的重要方法。 五、结语 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有三个源头:一个是继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个是模仿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一个是模仿法西斯主义的军事制度。在高等教育领域内,民国时期高校的训育制度也基本上来源于这三个方面。除了道德教育基本承袭了传统的内容之外,高校的行政管理、教育管理大多也是借鉴了西方的制度,尤其是军事教育与训练制度更多的是受到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教育制度的影响。 总的来看,民国高校的训育制度应该归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虽然为了适应每个不同时期的现实和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训育的内容与方式、政策与方针多次做了调整,但是,训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忠诚国民党的领导、服从领袖意志、为蒋介石政府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然而,四维、八德的传统道德教育是落后的封建意识思想的反映,不能与培养"现代国民"的要求相一致。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军事教育制度则是极端的军事帝国主义思想,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违背。因此,民国高校的训育制度无疑是一个交织着糟粕与精华、进步与落后的矛盾混合体。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8. [2]蒋介石.军事化的教育[A].秦孝仪.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十六)[C].台北:中央文物出版社,1984:137. [3]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J].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361,4-5,1332. [4]蒋介石.救国途径与教育的目的[A].佚名.青年的责任与修养--蒋委员长对青年的训话集[C].上海:真理书局,1937:139. [5]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甲编)[J].上海:开明书店,1934:17-19. [6]樊米凯,任筱萌译.意大利墨索里尼与中国蒋介石政府关系之始终(1930-1937)[J].中国文化研究,2009(夏之卷):174. [7]蒋介石.现代行政人员须知[A].张耕法.青年与政治(蒋主席青年问题言论集)[C].上海:世界书局,1946:107. |